“我現在做的是公司業務模式創新中的尖刀兵、開路者,我很自豪這份工作。即使前面有再大的高山,我也會翻過去。堅持是人生中最高境界,做事的環境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只有在困難中學會堅持、忍耐,才能成就自己!”
張國榮,42歲,現任公司植保項目管理部項目支持經理,自2014年起在東北植保項目組為客戶提供藥械一體化全程植保方案服務,恪于職守,敢于擔當,攻堅克難,屢有突破,贏得客戶高度認可,出色完成項目任務。
黑龍江省黑河市二龍山屯位于東經126°、北緯48°,可以說接近中國的最北端。到達二龍山屯已經是晚上9點多,寂靜的夜色中我們見到了已在農化服務行業摸爬滾打近20個年頭的張國榮。他瘦瘦的、高高的,說話不急不慢,給人的感覺很踏實老練。
第二天一大早跟著他下地,二龍山農場的馬鈴薯一眼望不到邊。沃野無聲,只有埋藏在高產攻關示范田地下那一顆顆飽滿的塊莖,承載著張國榮沉甸甸的成功喜悅。
攻堅克難 敢于新擔當
2015年10月,項目組開始參與北大荒薯業公司全程植保方案的競爭,同場競技的還有巴斯夫、先正達等實力雄厚的企業。張國榮負責通盤擬定馬鈴薯、大豆、玉米三種大田作物的全程植保解決方案并貫徹實施。張國榮對于玉米、大豆兩個作物很熟悉,但對于馬鈴薯當時基本屬于第一次接觸,而方案要得很急,只有3天的時間,怎么辦?
他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近乎瘋狂地忘我工作起來。他沒日沒夜地上網查資料,對馬鈴薯的植保技術進行惡補。為了了解當前較成熟的方案,他打了無數的電話,通過業內的熟人朋友得到了許多寶貴的資料。然后結合自己在其他作物植保方面的經驗,對公司所有的產品一一進行比對篩選,挑出可以使用的產品,不足的部分則聯系尋找外部供應商,同時協調公司相關部門,制定出有競爭力的價格體系,最終在3天時間內成功完成了三個作物中農立華全程植保方案初稿。這份凝聚心血的方案一經介紹,就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評價。
但是,張國榮并沒有就此滿足。他說,要做就要爭取做得最好。隨著自己對馬鈴薯植保技術的增進了解,他對方案不斷進行補充、完善。在自己多次下地實踐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方案的效果、成本、效率等因素,把產品、技術方案和機械化施藥方式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中農立華特色的藥械一體化服務模式。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16年年初所有參加北大荒薯業培訓企業中,他代表中農立華講解的方案脫穎而出,贏得了薯業領導高度認可,直言立華公司張國榮老師講得比其他公司都好。
竭誠服務 人心換人心
就在張國榮剛想松一口氣的時候,二龍山農場在實施立華方案過程中卻出現了意外。由于溝通不暢、藥械缺口、氣候特殊等原因,立華提供的除草劑竟然沒有在適當的時候噴下地,等到薯業領導巡視時看到地里的草情,大為光火。張國榮頂著巨大的壓力,迎難而上,立下軍令狀:草一天不除,他一天不走。這一待就是28天,硬是把這個死扣解開了。
那個時候項目組沒有車,下地都得搭薯業的車,從地里回到農場,張國榮都在薯業辦公室下車,一個人披星戴月的獨自走一段兒長路才能回住地。為了贏得最佳施藥時間,他每天凌晨起床,配藥、打藥,任勞任怨,皮膚也曬成了黝黑。
長時間的堅守與敬業,讓二龍山農場的人對張國榮的態度從最初的輕視、冷漠轉到后來的感動、欽佩。在二龍山農場,張國榮不但用過硬的植保知識解決了多種作物的難題,扭轉了除草前期不利的局面,也逐漸成為了他們推心置腹的朋友和滿懷敬意的植保專家。
當地負責人說:“人心換人心,其他公司的人都是噴藥才來,甚至不來,只有立華的人一直在這兒,沒日沒夜的,許多二龍山農場的人連其他公司的人什么樣都沒印象,只有對立華的人他們都認得,植保這塊兒就得交給立華做,放心!”
如今,通過藥械一體化服務實實在在效果的展示,加之我司專業細致的服務,薯業公司領導認為我司是難得的合作伙伴,表示以后要與我司進行戰略合作,進一步擴大合作深度。在2016年合作中,薯業公司把與其他農藥廠家的大豆、玉米高產攻關田示范合作全部取消,只保留中農立華一家,公司北大荒薯業項目銷售額已突破100萬元......
公司藥械一體化服務在探索中推進,張國榮忙碌前進的腳步也從未停歇。曬得黝黑的皮膚,正如同這塊他凝聚心血服務的黑土地。
服務細致、吃苦耐勞、技術過硬——這是客戶對他的評價,張國榮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以及無可爭議的漂亮成績獲得了服務對象的衷心欽佩,所到之處均被尊稱為“張老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目前,公司藥械一體化服務已在許多客戶心中生根發芽,張國榮也并未滿足現有的業務,而是四處出擊,為公司尋找、儲備更多藥械一體化服務對象;不斷總結,為迎接更大的挑戰做準備。
他認為,無論在什么崗位,要干一行愛一行,不輕易退縮言敗。他說:“我現在做的是公司業務模式創新中的尖刀兵、開路者,我很自豪這份工作。即使前面有再大的高山,我也會翻過去。堅持是人生中最高境界,做事的環境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只有在困難中學會堅持、忍耐,才能成就自己!”